您好,欢迎来到莆田热线!

登录|注册

QQ登录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新闻

《老区巨变:福建样本》访谈录—纪念老区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宣传

2018-07-24 10:55   浏览次数:

“福建样本”看老区 一一专访福建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谢先文

中国网7月23日讯  福建是中国著名的老区大省,是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和实践策源地”。作为最早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省份之一,改革早已融入福建老区40年全过程。为回顾总结福建省老区通过改革开放实现大突破、大跨越、大发展巨变所走过的历程、创造的经验。中国网一行于7月23日专访了福建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谢先文。

中国网采访福建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谢先文

中国网:党和国家一贯十分关注革命老区的面貌改变,改革开放40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实际工作步骤,帮助老区脱贫致富、彻底改变旧貌。可以说,中国的巨大变化,广大老区是一个精彩的缩影,老区今天的面貌变化,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一个体现。

谢会长,您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退下来后,就投身到老促会兼职,从事老区促进工作逾十年,一定对福建老区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变有切身的感受。在我们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候,想请您谈谈如何从福建老区的变化看福建改革开放的40周年成就,可以吗?

福建省老促会会长谢先文(以下称“谢会长"):

当然行。您的这个题目有份量。今年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。40年的改革开放,春风化雨,改变了中国、影响并惠及了世界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、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、发展社会主义、发展马克思主义。”所以,对改革开放40周年,的确值得我们来隆重纪念。作为最早实行改革开放国策的省份之一,改革开放早已融入了全省老区40年的全过程,老区40年来点点滴滴的变化,都留下了改革开放的深刻印记。您提出中国的巨大变化,广大老区是一个精彩的缩影,的确如此。

中国网:您能否给我们展开说说。

谢会长:好的。中国的老区,是历史形成的特殊区域,其特殊性不仅仅是她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至伟贡献,而且还在于她长期处于贫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。革命老区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根、祖、脉,共和国从老区走来。但是,绝大部分革命老区却长期处于发展滞后,老区近乎是贫困落后的代名词。即使到党的十八大时中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,全国现有的832个贫困县就有357个在老区,在12.8万个贫困村中近4万个在老区,在近8000万的贫困人口中有2985万在老区,这三个三分之一充分说明老区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份量。习总书记指出:“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,没有老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,那是不完整的。”改革开放就是要使中国站起来之后再富起来、强起来,而显然老区的面貌改变是关键所在,是块“硬骨头”。所以,说中国的巨变看老区是恰如其分的。

中国网:如您前面所说。改革开放早已融入了福建老区40年的全过程。能否把福建老区巨变的情况作一个概要介绍。

谢会长:的确只能是“概要介绍”。真要罗列福建老区40年的变化。恐怕够写上几本书。首先。改革开放前福建老区的贫穷落后状态有其历史性、客观性。全国老区分布的国土面积占全国28.4%,而福建却占到96%;全国老区县占58.3%,而福建占到83.3%;全国老区人口占58%,而福建省却占80%。原中央苏区县共92个,福建占42个。老区是福建的一个基本省情。可见,没有老区的加快发展,就谈不上全省的又好又快发展。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,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。由于福建在改革开放前长期处在海防前线,其大局任务就是长期备战、准备打仗。直到改革开放前夕的1978年,全省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只有1.5%, 位于全国省份的第25位;到改革开放开始后的1983年,全省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还不到60亿元;从1950 年到1978年的工业基建投资总共为49亿元,不及其他地方一个工业大项目的投资。福建老区的状况,我举几例当时老百姓的顺口溜可见一斑:多数农村是“三靠”是“吃粮靠回销、生产靠贷款、生活靠救济”;民生设施是“出门路难行、照明用油灯、饮水靠肩挑、消息用人传”;多数村民生活是“地瓜也难饱,火笼当棉袄,蓑衣当被套,竹篾当灯照。”多数老区村民过的是“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”的农耕生活,农闲时“冬晒太阳村长里短,夏歇阴凉拉扯家常”,基本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生产生活模式。

改革开放40年,彻底改变了福建处于海防前线的态势,全省在2017年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大关,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前十位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001元,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6335元,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为全国第二,一个“机制活、产业优、百姓富、生态美”的新福建展现在世人面前。这一切根本性地颠覆了老区社会经济形态,促进老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,老区的贫困发生率至2017年降至0.02%,三分之一的老区农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。总体上说,改革开放的40年,是福建老区从一种半封闭单一经济模式走向开放发展、脱贫致富的40年;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伟大转折的40年;是共享改革开放成果,生活水平和质量突飞猛进提高的40年;是解放思想、更新观念、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40年。全省老区总体从相对贫穷滞后的区域,发展到整体达到全省平均发展水平;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水准;老区经济发展已经成为福建实现赶超目标的重要增长极。

中国网:听了谢会长这番介绍,使我们深受鼓舞与振奋。您能否也例举一些现在老百姓对自己的巨大变迁,有些什么生动的描述,我们喜欢听。

谢会长:在老促会这么些年,接触老区基层多些,听到的老百姓用自己的话来概括现在的新生活、新变化、新感受的顺口溜还真不少。时间关系,这里试举几例。例如,有些老区群众说自家现在的“新、变、化”是分开的“三个字“:新——吃新、住新、穿新、观念也新;变——生活方式变、家庭经济变、基础设施变、村容村貌变、精神面规变;化——人居美化、环境绿化、路面硬化、家庭网路化、民俗文明化。有些村民叙述自己现状是:穿着跟着时尚,三餐讲着营养,出行有车代步,住着楼上楼下,基层干部都不无自豪地讲述自己属地一派的“风正、气顺、业兴、人欢”新气象,数说“思想大解放、观念大更新、陈规大破除、精神大奋发”新农村气派。听着这些豪迈讲述,我们能不感同身受地体验到老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嘛!

中国网:的确如此,描述得通俗实在。您对老区的民情、社情、区情这么了解熟悉,是与您在老促会履职十来年有关联吧?可否也说说老促会方面的情况?

谢会长:行啊,介绍老促会是咱本分。老促会全称叫“老区建设促进会”,这也是改革开放的一个产物。上世纪80年末、90年代初,我国改革开放处于关键时期,一批原中央顾问委员会的老一辈革命家情系老区,倡导退下来的老领导、老干部、老专家发挥余力,为老区建设做些促进工作,提议成立这样一个组织,经中央批准老促会组织就应因而生。虽然是社团组织,但却以全心全意为老区服务为宗旨,是我们党和政府做好老区工作的一支生力军,是重要的补充力量,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,受到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。福建省老促会组织成立25年了,在老区建设建设促进工作中,一是发挥参谋、助手作用,努力为老区方方面面的工作提建议、献计策,受到各级肯定与欢迎;二是发挥桥梁、纽带作用,尽力为老区建设事业牵线、搭桥,争取扶持、支持,促进老区加快发展;三是发挥平台、载体作用,弘扬老区精神、传承红色基因,全力开展好老区宣传工作;四是发挥沟通、协调作用,竭力为老区办好事、干实事、解难事、举善事,当好老区群众的知心人。可以说,老促会是“志愿”服务老区的公益性社团组织,很受老区人民群众的关爱与支持。革命老区是我心中的“圣殿”,我是怀着一种“朝圣”的情怀参与老促会队伍的,并在其中得到人生又一种境界的洗礼,我对此难以忘怀!

中国网:感谢谢会长接受我们的采访,向我们畅谈了这么多精彩的内容,提供这么丰富的情况。再次致谢!

谢会长:这是我的荣幸。谢谢! 

(中国网 龚旭群 昌焕玉 卓林燕 主持人  卢敏焰  摄像 黄鹤权)


分享到: